书名: 三国纪
作者: 易中天
这本书阅读时间大约三小时.
<三国纪>是易中天一整套书中的一本吧.之前看百家讲坛中他的一个说法就是历史人物有三个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这本书易中天主要是希望从历史形象这一角度出发.(可以看附录).
三国, 不该这样被人瞩目
<三国演义>并非不好,只是看的人没有分清楚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小说里的勾心斗角权谋夺利都让人觉得很精彩,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就是不要把小说当历史,因为小说里的逻辑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这可真是’红肿之处, 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三国演义建立在三国是一部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史.因此书中美化了诸葛亮刘备,丑化了曹操等.
实际上<三国演义>经久不衰,吸引人们白看不厌的只有八个字:心机,算计,权术, 谋略. 它们可以用于战场,官场,商场甚至情场,谁不想要?
因此这本书在最后的一段做了总结:
前半段,是曹操和袁绍的路线斗争;后半段,则是曹魏,蜀汉和孙吴的权利斗争.后来三分归一统,不过是回到了历史的本来走向.指出这走向,并找出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才是历史学的任务.
曹操和袁绍的路线,前者是希望建立寒族发家新秩序,而前者是旧秩序的维护者. 而诸葛亮则希望建立士族法家的新秩序.但是最终历史选择了士族儒家的新秩序.
书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当三国人物面临选择的时候,作者从历史的必然和更深层的原因来分析权衡各方得失和所做出的选择,相比于权谋来说更加平淡,但眼光却更加高.
另外罗辑思维有的一期节目(191乱世中的奇怪失败)就讲了开篇袁绍和曹操官渡大战失败背后的更深层原因,就是他没能接受新的秩序而始终在希望巩固维持旧秩序和旧力量.